※請別污名化亞斯伯格症※

惠覆東森新聞「台大校門口砍人洩憤 嫌犯罹患「亞斯伯格症」」一文:


亞斯伯格症的核心症狀就是對情感的表達與感受能力缺乏,因而社交溝通技巧不佳,另外就是具備廣泛性發展疾患個案常見的刻板化行為或嗜好;現行的DSM-IV-TR以及ICD-10診斷準則均未列入情緒不穩,易怒又有攻擊性等症狀,回溯當年最初發表此一疾患的漢斯?亞斯伯格醫師也未曾提過此類患者具有情緒易失控以及攻擊性等症狀,個人認為犯案的詹先生可能另有人格疾患(如反社會人格疾患或者邊緣人格疾患)或者衝動控制疾患才鑄下此大錯。


我不否認有些研究發現「某些」符合反社會人格疾患的人也符合亞斯伯格症的核心症狀:例如反社會人格疾患的「缺乏責任感」,有可能是從某個角度看亞斯伯格症「缺乏社交溝通技能」的表現;所謂反社會人格者「冷酷無情」,也許正是因為亞斯伯格症個案「對別人的情緒缺乏感受」的表現;至於有些反社會人格者甚至是「殺人魔」儀式化的行為,和亞斯伯格症個案「固著的喜好和行為」有相近之處。


但是,這都不表示亞斯伯格症的個案就是衝動控制不佳,又具危險性的高危險群!相反地,在現有的文獻中,即使是涉及刑事案件的亞斯伯格症個案,在人生中多半比一般人更容易遭到欺騙、操弄,也更容易被欺負。這篇報導的出現有很大的機會造成社會大眾對亞斯伯格症的誤導,更有可能使這個診斷的個案遭到污名化。


目前關於亞斯伯格症的中文資訊很多,在幾個常用的搜尋網站使用關鍵字「Asperger」或者「亞斯伯格」應該都可以在幾分鐘內找到足夠撰寫新聞的素材,或許有助於後續追蹤報導的補正。在此敝人非常期望東森新聞的記者能予以補正(不是道歉,這點不敢強求),以曾經和罹患此類症狀的孩子們相處過的我而言,此篇新聞中關於亞斯伯格患者的以偏概全會嚴重刺傷大多數單純誠摯的孩子們以及辛苦教養他們的家長與老師。


附帶一提,目前的台灣沒有「疾病卡」,只有重大傷病卡以及殘障手冊。亞斯伯格症個案要申請前者的話會列入ICD-9-CM代碼299(原發於兒童期之精神疾患或者廣泛性發展疾患),過程比起一般廣泛性發展疾患(自閉症)個案複雜許多,甚至可能得影印整本病歷備查;至於要申請殘障手冊則是列入「自閉症」類,希望東森新聞社在撰寫新聞時能再多一分求證,多一分寬容,莫因貪快頭條而漠視無法(也不懂得如何)為自己伸張正義的弱勢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