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兩種路線可以從事專業心理治療,一種是精神科醫師;另一種是臨床心理師。


就前者的部份,必得要拿到醫師執照,在台灣可以拿到醫師執照再從事精神科住院醫師訓練的學歷包含第三類組的醫學系、中醫學系(選擇西醫執業)、特考與學士後醫等等。以目前醫學系還算熱門的狀況下,高中不是前幾志願恐怕會有很大的困難。


即使真的考上醫學系,想擔任精神科住院醫師也請多努力唸書,把成績弄好。在十幾年前精神科沒什麼人想去,但最近逐漸熱門,甚至已經不再被列為"特殊科"。想待醫學中心的精神科,如果成績不夠好,大概得要背景特殊。如果只是想要有精神科住院醫師的訓練,要去療養院系統或區域教學醫院系統不難,但工作loading會大到讓自己忘記初衷,而且心理治療多半針對neurosis(精神官能症)個案,在一般的療養院與區域教學醫院要把這方面的訓練弄好很難,總之便宜無好貨,好貨不便宜。


至於臨床心理師,如前述必須要大學心理系與心理研究所畢業,並且經過實習才能有考照資格,過程相當艱苦,即使考過了,工作也是大問題。容易應徵的工作不是辛苦就是待遇微薄,要自己開業或者與醫師合作也得要有相當的執業資歷或者國內外知名學府的學歷。


總之,台灣的醫療環境不容易產生像美國電影裡那種坐在躺椅旁寫寫紀錄就好的心理醫師,不能期待消費者願意長期花費一個小時兩千到五、六千元不等的諮商費用(或者該說如佛洛伊德的時代會接受一週來三次,一做做三年的心理分析的貴族病人)。現在的健保給付一小時才四百元,公家醫院自費一小時八百六十元,個人建議,如果不是很有心,或許家教或補習班老師在income上還比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