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迷思一、沒有補習也可以:
:  每年大學聯考放榜後就會有媒體訪問準台大醫學系高材生,他們會說「我三年都沒補習」,這是特例,90%以上台大醫學系學生都有補習,甚至請補習班名師當家教。

不見得要請補習班名師當家教,不過大班制的補習大概免不了..敝人出身南部某公立高中,老師裡有超認真的母校學長,也有很混等退休的,加上敝人資質駑鈍,如果不補習,恐怕連榜單都摸不著。

: 迷思二、努力就可以,遺傳不重要:
: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這句話,對於考上第一志願來說是錯的。如果沒有遺傳到一個聰明的爸爸或媽媽的頭腦,努力只可能讓你念到前幾志願而已。所以父母親不要逼小孩非第一志願念不可,因為,可能是你們自己不夠聰明。


一開始看到這段文字頗不能接受,覺得是類似殖民主義演化論的論調,後來經網友求證,王醫師應該是針對"逼子女一定要上台大醫學系"的家長。

可能在我這一屆比較會遇到特例吧!敝班某同學(台南某私立高中第一名畢業,台大畢業名次<15) 的父母親皆未受過高等教育,當然,接受高等教育與否和智商無關,不過我同學自認為他會用功的論點是不想要日後每天熬夜在昏黃的燈光以及漫天的蚊蟲裡看顧工寮(這是他爸媽"威脅"他用功時所說的話)。

另外,敝人的母親和妹妹沒唸大學,父親也不是名校出身,雖然有幸在仁愛路一段一號畢業,不過和前述的遺傳論好像也沒啥米關係。除此之外,家裡比較低社經地位的同學加起來應該有超過十位以上(本屆畢業生約130位),以研究的觀點,大於5%就視為「有意義」,所以除了遺傳以外,可能還有別的因素吧。


: 迷思三、數理比國文重要:
:  這也是錯的,全國最頂尖的學生數理沒有弱的,很難分出勝負,唯有國文才是決勝點。很多台大醫學系學生歷史地理程度比台大法律系學生還好。


看到這段,我的眼淚突然湧現出來,因為我的國文聯考只有66.77分(該年度高標為67分) ,自然組數學也寫不完,怎麼看也不覺得國文是我的決勝科(以前模擬考國文是有比一類組<第一名還高分過,幸好聯考和科舉制度不同,不然光考國文,我可能跟歸有光一樣得重考三十年)。至於說數理沒有弱的....我自己招認啦,我很弱。

(奇怪,我的聯考成績單也有歷史和地理成績,不過和專業的一類組考生相比差距很遠就是了)

: 迷思四、功課好,體育不重要:
:  醫學系連拿了七屆台大校運男子大隊接力的冠軍,會讀書的人必須有良好的體力。

小小地微笑,因為那七面金牌我有其中五面呢!(另外,除了大隊接力,拔河十連霸也是一絕,可能系上壯漢多吧。)

確實,會認為體育和讀書沒關係的人(包含某些把體育課拿來做自修課的學校老師)是很膚淺的,因為無論是哪個領域的人才,都有體能很傑出的,而且好的體能對於秉燭夜讀也是有相當大的幫忙。或許該這麼說吧,不光是第一志願的科系,所謂的名校系學生或校友裡也有很多體能優秀的,所以個人認為確實該破除功課好,體育不重要的迷思。


: 迷思五、期待突然「頓悟」成績突飛猛進:
:  這是不可能的。幾乎台大醫學系學生都是從國小一年級開始就是班上前三名,一直持續到高中三年級。雖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但如果小時候就功課平平,早一點打消第一志願的念頭吧!

坦白說這是有可能發生的..特別是有注意力疾患的人而言..因為這類型的人成績本來就容易起伏,所以可以今天考個全校前幾名,明天挫賽到連班上十名都闖不進去。

別問我為什麼會知道這樣的事情,只想說小時後功課平平還是有可能念第一志願的。當然,也有人壓根兒沒想過,只是聯考或指考分數卻剛好夠了,就填志願下去的。

: 迷思六、不念「資優班」也可以:
:  除了極少數的天才兒童,明星高中的「資優班」的確是第一志願的搖籃。讓一群很聰明的小孩在一起念書,激勵的力量是很強的。


通常具有資優班的明星高中每一屆至少會有兩三位不是資優班的學生考上第一志願,這些人集中起來也是有二三十位,到達如前述"有臨床意義"的程度唷!


: 迷思七、家境貧寒也可以:
:  台灣已進入M型社會、相同地教育資源也被重新扭曲分配,小康以上家庭,不愁吃穿,有錢補習,買參考書是基本要求。但是清寒學生別灰心,要賺錢,許多行業都可以,想要等到當醫師賺錢來改善家計?太遲了。

這一項迷思的評論好像有點文不對題,不過教育資源的充沛與否確實對考生有相當的影響。只是,是否有鬥志、有決心,而且能分析考試出題的趨勢,認識自己的強項與弱項,才是大考是否能大放異彩的最大關鍵。

: 迷思八、考上第一志願 人生從此平步青雲:
:  錯!錯!錯!據我個人了解,哈佛大學醫學院學生自殺事件時有耳聞,醫學院繁重的功課非常人可忍受,畢業後,從沒人理的實習醫師開始,還有五年住院醫師訓練,當上主治醫師,還有醫療糾紛和健保核刪等著你。

其實對像敝人這種天賦不優異的人而言,考上第一志願最大的意義在於可以有比較大的機會看到真正的聰明人(和成績無關)是如何思考,如何做事情的。加上充沛的教學資源,即使只是沾醬油般的學習,也能多少從中獲益。

但不可否認的,考上第一志願必然也有相對的義務與期許,因此適應不良的不在少數,況且醫師也不過是社會許多行業中的一種,或許日據時代以及其後的短短時間,曾經賦予這個職業名利雙收與權威性,但就如同「魔戒」中的精靈黃金歲月已過,只能倉皇逃避魔王索倫一般,現今的台灣醫師也得思索在光環褪色的現在,該怎麼重新整理自己的定位。(不過,要不要像精靈一般坐船到西方的「大陸」,就看各位同業怎麼權衡了)

:  可以和全國最聰明的前一百名學生同窗七年,本身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也很值得,不過,前提是,你必須破除以上八大迷思。

這一段的前半句我很認同。


一點小小牢騷,還請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