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一定要有足夠的熱身運動,而且最好不要在飽足的狀況下練習,不然是會妨礙消化的。其次,服裝請務必整齊,除了尊重球場與球道外,不適合的配備不但會讓練習的效果變差,而且會增加受傷的機率。


因為我有多支長短不一的球棒,所以在前往練習場前通常會挑好三支練習的對象,通常是兩支木棒搭配一支鋁棒,前者最近使用的比較頻繁的是L牌T141以及M牌BCC5001,後者則是跟了我八年,很有紀念價值的藍色E牌鋁棒。(請不要問我L牌C271以及一朗棒為什麼都不拿出來測試,因為真的捨不得,目前他們在乾燥劑以及除濕機的重重包圍下應該可以活久一點)這三支球棒的長度分別是33.5,33以及34。


在等候上場之前,我通常會選個比較沒有人的角落利用肘窩夾球棒抵著腰部,除了熱身外兼訓練揮棒時轉腰的動作,偶爾看到球友打得好的,當然也不
會忘記誇獎幾句,大家都瑪吉,打起來也開心。接著同樣挑沒有人的角落,學習Jeter棒頭朝下揮擊,掌握球棒的重心感,這樣差不多就可以完成熱身了。


每次練習我大概會打八十到一百球而已,原因無他,時間寶貴而已。畢竟左打者在台灣的練習場實在太吃虧了,要在一堆搶用兩打道的右打者中完成上述練習光排隊恐怕就得排上一個半小時,倘若要打過癮(例如120到160球),晚上大概就不用唸書和陪老婆了。更令人氣結的不是看一堆右打者穿藍白拖揮空棒,而是明明兩旁的120和140小貓兩三隻,卻都不約而同地跑到130兩打道來,真奇哉怪也。


我通常會先使用木棒中最重最難揮擊的一支,可能是前述的T141或者另一支M牌BCC2000,然後再使用我個人最偏愛的33吋短棒,最後20球才會讓老鋁棒活動活動筋骨,順便我也收收操。在前20球我會先站最順手的位置盡情出棒(前一兩球我會練習觸擊),同時檢視揮棒的感覺是否走樣,有時老婆會陪我到
練習場,就請她幫我拍攝影片掌握動作。第21球起我會更換最順手的球棒,同時改變站位以練習內角球或者外角球,偶爾服務人員就在左近,我也會商請調整球路高低(如果在大台北或大魯閣就免了,一切自己來)。當然,雖然站位有內外角的差別,練習還是包含了拉打、推打,劈柴(打滾地)以及將球拉高。最近,因為快球打多了,實際比賽容易重心趨前,通常在打快球前還會增加90公里慢球以將重心穩定在中線上。


練習結束後,先不急著喝水或飲料,先按摩緊繃的左前臂肌肉,同時讓使用過的關節都適當地收操,接著才會稍微飲用一些不是太冰的飲料。由於家裡距離練習場不遠,我會一回家就馬上洗澡,同時將球具做些簡單的整理與保養。人和球具只要能在使用前後做好保養,自然用得久....^^


以上就是小弟的練習場攻略心得,還請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