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 |
|
|
|
|
|
|
處理煩惱的妙方 |
推薦蘋果數:0 |
2008/06/18 20:06:08
| 回應 (0)
| 人氣 (489)
| 推薦
| 檢舉
| 轉寄好友 |
一位五十多歲的叔叔和我聊起佛理。他說:“你還沒皈依,就不算是佛教徒。我才是真正的佛教徒。”——言下之意,是我沒有資格和他談論佛理(奇怪,我并沒有和他談論這話題,是他主動談起的……)。
不過,當我自信滿滿的告訴他,我對佛理的領悟比他深的時候,他又禁不住想知道多一點。於是,他問:“《心經》里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十六個字,我一直不明白是甚麼意思。你知道它的含義嗎?”
我說:“很簡單,這十六個字,只是表示人與自然的關係,事物與自然的關係——如此而已。”
他聽完睜大眼睛:“就這麼簡單?怎麼可能呢?”
我笑著點點頭說:“就只是這麼簡單……”然後,大略向他解釋了一下人與自然的關係,事物與自然的關係,這三者之間又如何相互影響。
“那麼,如果別人問我這個問題,我要如何回答呢?”
“這麼回答就行了。”
“可是,我覺得這麼說對方恐怕聽不懂。”
“為什麽你一定要對方聽得懂呢?他問你,你也已經回答了。他懂不懂,與你有甚麼關係?”
“啊?”叔叔似乎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謬論。
我聯想到另一位病人,正巧認識這位高血壓、中風患者,曾經向我透露,這位叔叔喜歡聊天,可是最後總是聊到和對方大起爭執,最後不歡而散,甚至反目成仇。在醫療工作者的角度來看,他這樣火爆的性格是因為患有高血壓,反過來經常發脾氣又會引起血壓升高,對病情非常不利。
因此,我接著說下去:“人與人之間為什麽會發生爭執呢?就是因為‘我執’。甚麼叫做‘我執’呢?就像你現在的想法一樣,一定要求別人認同你、理解你。當對方無法如你所愿,而你還一直要他接受的時候,就很容易發生衝突了……”
我略微停下,叔叔沒有做聲,我又繼續說:“其實,既然他來問你,而你也出於善意地解答就行了。他是否聽懂,是否接受,完全與你無關。你要知道,那原本是他的煩惱,你沒有必要把他的煩惱抱到自己身上來。”
“可是,我是想幫助他!如果他都聽不明白……”
“那有甚麼辦法?我相信你聽過,天雨雖廣,不潤無根之草;佛法無邊,不度無緣之人。你回答對方的問題,好比你在他的心田播下了一顆種子。這顆種子會不會有一天發芽生長,誰也無法預料。就算它不發芽,你又奈何?”
“唔,聽你這麼說,也挺有道理的……”
“人世間的人,大家各有各的煩惱。你自己的煩惱都還應付不了,為什麽要把別人的煩惱也抱過來呢?你知道嗎?其實處理自己的煩惱也有方法的……”
叔叔聽得津津有味:“哦?是甚麼方法?”
“很簡單,煩惱即菩提,菩提即煩惱。煩惱來的時候不要逃避,要觀照它何時生起,何時消逝;要觀照它從何而來、往何而去——我一直就是這樣處理自己的煩惱,所以我的煩惱總是如過眼雲烟,來得快,去得也快。”
“你這樣的說法很新鮮,我第一次聽到。我回去會好好想想,不知道能否有所領悟……”
“假使你領悟了,就會像我一樣灑脫!”
這時,輪到他做治療了,我們的談話就點到為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