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論語的子路篇紀錄了孔子對於政治的其中一種看法,他認為一個國家要先

讓百姓的數量多一點,然後讓他們有錢,最後在施予教化。

    這樣的觀念用在現代到底對不對?或者能否行的通?大概沒有人敢肯定,或者說,不見得適用於現代。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教育的存在,對於一個文明社會,有其必要性,甚至是迫切性。

在這個讓大家感到越來越混亂的台灣社會,或者說越來越缺乏希望的社會,我們看到被媒體報導的武漢國中校長,永遠不放棄每一個中輟生,這樣的教育精神,可能在台灣的某個角落裡,依然存在著,只是沒有被報導出來。

而那個常常在報紙上寫稿的李家同伯伯,也是一個對於教育充滿著熱情的人。

不過,喜歡他的人,很多,也對他相當死忠。

但是不太喜歡他的人,或覺得這位先生永遠搞不清楚狀況,不是認為他太過蛋頭就是太象牙塔,要不然就是覺得他推薦的書單實在太霸道、太一言堂了。

只是當不喜歡他的人在批評他的同時,忽略了幾件事情,第一,李伯伯是個很熱心而且有熱情的人,但不代表他是聖人,更不代表他的意見永遠是對的;第二,就算你不喜歡李伯伯,但是你不能否認他的熱情與他的熱心;第三,就算李伯伯不是聖人,你不喜歡他的書單或是意見,在這個所謂的多元化的社會裡,你當然可以發表你的看法或意見,只是你能不能提出比他的意見或書單更有建設性的想法呢?

就像有人會批評李家同認為教育是改變貧困的方式向錯誤的,也許是吧!可能站在一種吃都吃不飽了,還想唸什麼書,但是,成人的失業問題,有許多大環境與大結構的失常與失衡,不論是政治面或社會面甚至是社會福利,都必須面對這個問題並且去解決,只是孩子的教育問題不應該要跟成人的失業問題掛勾,因此,想辦法讓孩子去唸點書或學點技術,總是一個對未來的希望吧!總不能讓發生在成人身上的一切,繼續複製在未來的下一代身上吧!

所以,大人的貧困是一個問題,但是小孩子的基礎教育,是要用社會及政府的力量來幫助他們的,如果,我們只看到大人的餓肚皮而剝奪孩子的受教權,你覺得這些孩子的未來,除了想辦法苟延殘喘,似乎也沒有別的事情可以讓他們在生存的本能以外更有尊嚴,或者說除了吃飯活下去以外,人活著大概還是想辦法覓食而已。

這個社會的確是讓我們感到無藥可救了,但是,至少還有一個像李家同這樣的人,願意到鄉下教許多缺乏教育資源的弱勢族群的孩子,至少讓這些孩子能夠擁有與都市裡頭擁有豐富教育資源的孩子一樣的立足點,不會讓弱勢族群的孩子更為弱勢,這應該是我們感到社會還有希望的地方。

你可以不認同李家同的方向,你也可以不支持教育是解救窮困孩子的詭異論調,但是,在你不願意出錢出力幫忙的時候,在你沒有意願下鄉去幫助缺乏教育資源的孩子的同時,其實,你不應該站在這裡批評李家同用行動實踐理念的做法,起碼,他做了一個知識份子應該做的良心事業,況且,他教孩子唸書也沒有妨礙你的生活或是飯碗,反正,山裡或鄉下往往是部份人不太願意前往服務的地區。

這個社會最不缺乏的就是很多自以為是的名嘴,天天用爆料跟對幹的方式愛台灣,如果,嘴巴可以用來吃飯的話,其實,沒有必要用來拉屎,如果爆料能夠讓這個沒救的政府垮掉,那就請這些雞八名嘴拿出一槍斃命的證據來讓這個糟糕的政府早點上西天吧!

要不然,嘴巴也可以用來教育我們的下一代,也許,教育不能讓他們吃飽飯,至少,有人願意每天去用嘴巴教他們唸書,讓他感覺到這個社會是有人關心他們的,並且不會放棄他們,這種關心與關懷,正式身為一個人所需要的基本尊嚴,如果說,吃飯只是圖個肚皮飽,那麼,有人願意在他的工作之外去幫助很多他不認識的人,這種心靈的飽足,正是這個社會最缺乏的東西。

當然你可以覺得李家同很白濫,你也可以覺得李家同很白痴;當然你可以不欣賞李家同,你也可以覺得李家同搞不清楚狀況,你也可以說李家同說的什麼都是對的,當然你可以不認同李家同。

但是,在批評他之前,先摸摸自己的心,換成是你,你願意花多少時間到山裡去教小孩唸英文嗎?

如果不行,那就請你閉上你的鳥嘴,因為,這個社會上,像我一樣只有一張嘴,而且只會批評又不會做事的人,實在太多了,我都覺得很慚愧了,你總該好好檢討一下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