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檔案

東方飛鴻



。。。暫停服務公告。。。
即日起暫停一切服務。何時再度開放未知。波動命名服務並非全年無休,隨時都有關閉休息的可能。對猶豫不決的人,我會斷然拒絕服務。面對生命磁場的重大轉折,必須付予自己足夠的覺知。





 
 
部落格首頁 總人氣指數:466929   推薦蘋果數:179   
富士康對付記者四部曲
東方飛鴻 - 臧家宜的財經專輯 | 2007/10/19 14:08:39 | 回應 (0) | 人氣 (49) | 推薦 (0)


富士康對付記者四部曲

被富士康對手偉創力形容為「會計很積極」的富士康,在台灣一向有對媒體不友善的惡名,除了內地朋友知悉的假扣押或是求償天價這種手段,其實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惡形惡狀。至於,富士康為什麼如此仇視媒體,一位曾在富士康工作的島內媒體人的猜測是︰「可能與富士康頭家郭台銘早年在台灣的婚外情醜聞有關」﹗

富士康在島內的發言人叫丁祈安,在內地的發言人是會計長李金明,兩人都以「非所問,官腔一流」聞名於外。那位曾在富士康工作的島內媒體人說,郭台銘自己對媒體有一份評分表,每個跑富士康的記者所寫的新聞,都會被郭台銘本人評分,累積分數到某個程度,才能被受邀參加年底的尾牙以及年中的股東會,若是不到此標準,就不會收到邀請函,這對不能漏新聞的記者來說,是很大的懲罰。

對那些老是不聽話、愛寫鴻海真實新聞的記者,不能參加股東會及尾牙,只是對付你的首部曲,好戲還在後頭。對付這些記者的第二部曲,就是來個掃地出門,我曾經在二零零二、二零零三連續兩年被趕出股東會會場,當然被趕的不只我一個,還有其他三位其他報系的記者,到底我們犯了什麼富士康的大忌呢?我自己是因為披露富士康內部高層鬥爭劇烈,另幾位則是發表了有關光通訊計畫慘賠收場,由於這些都是屬於「負面消息」,因此不由得你分說,一律請保安帶你出場,既不禮貌,也很粗暴。

如果第一、第二部都嚇不了你,富士康就會祭出假扣押或是求償天價的手段,第一個慘遭此手段對付的,是島內工商時報的記者曠文琪。然而內地朋友可能不知道,曠文琪寫的並非是富士康產品不好的負面新聞,反而是揭露富士康連接器產品利潤很高的新聞而遭到假扣押。事後我問了幾個富士康工作的朋友,他們的回答相當耐人尋味︰「這個新聞把我們富士康的利潤都算了出來,你覺得一向以財務報表不透明聞名的富士康,可以忍受嗎?」

如果你還是冥頑不靈,連假扣押都不怕,那麼只好出第四招︰「栽贓,指鹿為馬」,目前唯一的受害者,就是在下敝人我。富士康先是派人告知我,如果不將書的版權賣掉,恐有殺身之禍,接著便自行開出價格強迫我接受,待我不得不接受後,便向警方指稱我恐嚇取財。事實上,這不是郭台銘第一次以此種模式栽贓,十多年前,他也是以此種模式對待他的婚外情女友,明明是索取分手費糾紛的案件被他說成是自己被仙人跳。

下一次,我會在版上公佈郭台銘當年在島內與婚外情女友判決的原文,讓內地的朋友們看看,到底是誰在說謊?
閱讀全文 .....
富士康成功模式之四─善用offshore company
東方飛鴻 - 臧家宜的財經專輯 | 2007/10/19 14:06:49 | 回應 (0) | 人氣 (52) | 推薦 (0)


富士康成功模式之四─善用offshore  company

內地的朋友可能從來沒見識過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的財務報表,如果看得到,恐怕會嚇出心臟病來,因為結構複雜,組織圖可以用「盤根錯節」來形容,但其中最令人值得研究的,是富士康(或是說鴻海)擁有眾多所謂的「offshore company」,在台灣,我們翻譯成「境外公司」或「紙上公司」,在內地或香港則翻譯成「離岸公司」,有更多的人直接稱它為「免稅天堂」。

鴻海二零零六年度的年報中,有超過一百家這樣的「offshore company」,數量驚人超乎想像在此先來說明設立「offshore company」能如何幫公司省下大筆的稅?基本上,「offshore company」第一類型為可以用在進口貿易,假設A公司向國外進口一萬元的商品來本國販售,賣給消費者的售價訂在一萬五千元,那麼利潤就是售價一萬五減去成本一萬元,因此得到五千元的利潤,這五千元的獲利就要納稅。但如果A公司設立了所謂的「offshore company」,那麼他可以讓「offshore company」向國外進口成本一萬元的商品,接著A公司再以一萬四千元的價格向自己的「offshore company」進貨,同樣用一萬五的價格賣給消費者,那麼A公司在本國的獲利就只剩下一千元需要課稅,其餘的四千元都可以留在「offshore company」,不需要繳交一毛錢的稅。

第二種類型,可以用在出口貿易A公司為例,A公司如果以一萬元的價格將商品出售給國外公司,成本為伍千元,那麼就必須以五千元的獲利作為納稅的基準。但如果用「offshore company」做調節,A公司可以先將貨物以六千元的低價賣給自己的「offshore company」,自己的「offshore company」再將貨物以一萬元的價格賣給國外公司,如此一來A公司在本國的獲利只剩下一千元需要課稅,其他的四千元利潤都可以留在「offshore company」。

第三種類型,就是最廣為人知的三角貿易,舉例來說,A公司可以先用「offshore company」接國外訂單,再將單下給A公司假使A公司的「offshore company」先用一萬元的價格接單,再將訂單以八千元轉給A公司,那麼這兩千元的獲利通通都可以留在「offshore company」,一毛錢的稅都不用繳。

很多小國提供這樣的offshore company服務,例如英屬維京群島(British Virgin Island)、開曼群島(Cayman Island)、薩摩亞(Samoa)等等,這些國家對「offshore company」的規定雖然不一定相同,但是對公司設立的資料都相當保密,設立的資本額也不需要很大,鴻海大量的使用這些「offshore company」,最大的目的當然就是盡量將利潤留在不需課稅的地方,這也就是富士康低價搶單還能維持的主因之一。

這種節稅的方式合不合法得看各國的法令規定,但在這裡可以提供大家一個驚人的祕密,富士康母公司鴻海上市那年,當時台灣的經濟部長王建瑄大力掃蕩這種對國家經濟稅制危害甚巨的「offshore company」。我在一九九一年五月二十四日的台灣工商時報中意外發現了一則新聞,大意就是查緝這種「假華僑、真逃稅」的公司,經濟部已有具體成果,其中準上市公司鴻海採取「自動投案自首」的模式,這代表鴻海在當時的確有利用這種境外公司避稅的事實。

我並不清楚內地對這種「offshore company」的規定為何
但台灣有相當多的電子公司都採取富士康一樣的模式,只不過富士康子孫公司多如天上星,需要這種「offshore company」的急迫性當然比一般企業來得多,但長期觀察,這種利用「offshore company」避稅模式,對每個經濟體都是一種傷害,但對資本家來說,卻是一個新天堂樂園。
閱讀全文 .....
富士康成功模式解析之三─為什麼要訴訟
東方飛鴻 - 臧家宜的財經專輯 | 2007/10/19 14:05:36 | 回應 (0) | 人氣 (52) | 推薦 (0)



富士康成功模式解析之三─為什麼要訴訟

富士康在台灣,大概是最會興訟的企業,為了整理富士康在法院的案子到底有多少以及為何要興訟?整理完之後,我終於明白富士康愛告人的理由,以及背後隱藏的真實意義。

富士康的訴訟,大致上可分為三種,第一種類型是勞資糾紛的案子,此類型多半是離職的員工因富士康未給付該付的薪資及股票,因此遭對方告上法院求民事賠償,這種案子在美國及台灣都有相當多的案例在這種案件中,富士康多半是被告,金額在百萬民眾幣到千萬不等。從這裡不難發現,在終止勞資雙方的契約上,富士康與勞方經常發生歧見,很難判定孰是孰非,但唯一可理解的是,該付的股票與薪資,富士康能省則省,除非被法院判定必須給付,否則勞方一個子都別想從富士康身上拿到。

第二種類型,是最常見的智慧財產權遭侵犯的訴訟,這其中富士康有被告的,有告人的,這一切的根源都是來自當年在生產連接器時,與美國公司AMP相告的糾紛當年,AMP以富士康侵犯製造專利為由,禁止富士康的產品銷售給下游客戶,造成相當多富士康市場的流失,因此富士康此後積極在IP上取得優勢,不管是用買的,用併購的,或是用各種手段,都要取得這些大大小小的專利,以便取得競爭優勢。因此,話說回來,富士康所謂的「專利地雷網」,根本不是自己所獨創,而是被美商告怕之後,拾人牙慧、模仿學習的成果。

第三種類型,就是因不給付下游廠商貨款而遭到對方一狀告上法院這些訴訟裡面,可以發現富士康經常以對方零件不符合要求而拒絕付款,這些理由五花八門,有烤漆未達標準的,有連機器腳的規格,甚至還有挑剔螺絲的鬆緊等問題,這些問題,經過我向這些廠商求證,得到一個相當驚人的事實。原來,富士康有時故意以這樣訴訟的模式,延遲給付貨款的時間,有兩種目的,第一種目的是將給付時間延長,富士康便可以將資金更靈活的運用,賺取其中的利息,第二種目的,是可以藉由拖延時間的戰術,讓這些廠商產生現金周轉不靈的問題,進而與對方談判,有時是壓低進貨價格,有時是藉此吃掉這些下游廠商的股權,可說是一石二鳥之計。

閱讀全文 .....
富士康成功模式解析之二
東方飛鴻 - 臧家宜的財經專輯 | 2007/10/19 14:04:17 | 回應 (0) | 人氣 (63) | 推薦 (0)



富士康成功模式解析之二

今天我們來談談成本與會計原則經營企業的利潤,最簡單的算法就是營收減去成本,所得到的就是所謂的利潤。追求利潤的極大化,就是將這個公式的營收做到最大,成本減到最低,就能得到利潤的極大化。通常在學理上,我們會將淨利除以營收,所得到的稱之為淨利率,作為觀察公司經營能力的指標之一。

根據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的年報顯示,鴻海從二零零零年的到現在的淨利率,其實是一直下滑的,從二零零零年到二零零三年,淨利率分別為11.2095%9.1437%6.892%,不過在年報上鴻海通常不以淨利率作為報告的數據,以而是以越來越高的營收來取代,換言之,不仔細研究的股民和媒體,很容易就會陷入營收越來越高的迷思。

再以另一種指標觀察,成本在會計報表上以費用來顯示,哪些是費用呢例如管銷費用、薪資以及應付帳款等等,這些都會造成費用的增加,如何將費用降低,是每一個追求利潤極大化企業的目標,當然也包括富士康。

要降低薪資成本,除了將製造轉移到內地降低人工成本之外,還有另外一種方式,就是採用人力派遣公司的人員人力派遣的英文叫做「Outsourcing」,當公司基於於執行上時效需求或成本考量時,委托「人才派遣」公司,在約定期間內派遣足以執行任務與工作的人才,前往指定工作場所並在其指揮管理下,完成合約上所指定的任務與工作,稱之為「人才派遣」。

這些人才派遣的員工不屬於公司體制內,不能領股票分紅,沒有年終獎金,也沒有資遣費可領,發給他們工資的是派遣公司,用這種方式可以將公司成本壓到最低,在台灣,富士康有相當多的員工就是這一類的性質,可以說是最早用這種方式降低人工成本的佼佼者。

除了利用人才派遣之外,富士康最厲害的一招,就是發股票發股票是台灣電子業行之有年的吸引人才模式,富士康在台灣的模式是,盡量將員工的薪水壓到最低,其餘的部分以發放股票的模式代替,稱之為員工分紅配股。這種員工分紅配股的好處,是讓企業降低了薪資成本,轉嫁到股東的身上,但對股東來說,是相對不公平的。

而台灣的員工為何會甘願領股票一方面鴻海的股權集中,股價容易被人為操作,相對穩定,一方面台灣對這些股票採以票面價值課稅,等於幫這些員工省下相當多的所得稅。舉個例子,假使鴻海的股價每股兩百五十元台幣,一張是二十五萬台幣,一個員工一年領十張股票,總價值就是台幣兩百五十萬。照道理來說,應該要以台幣兩百五十萬來課稅,但台灣竟然是以每股十元台幣,一張一萬台幣的標準來課稅,這名員工只需要以總價值十萬台幣來課稅,富士康的高階台幹們之所以一個比一個富,這就是最大的原因。

下一次,我們來談談股票還可以發給哪些人人頭戶領股票的模式到底為了什麼?

閱讀全文 .....
富士康成功模式解析之一
東方飛鴻 - 臧家宜的財經專輯 | 2007/10/19 14:02:27 | 回應 (0) | 人氣 (42) | 推薦 (0)


富士康成功模式解析之一

坦白講,作為一個跑富士康七八年的記者而言,不覺得富士康的成功是值得尊敬的,尤其當你看過幾百人住大通鋪的宿舍、看過廠區裡陸幹不得進入的區域、見過門口的保安不尊重的呼來喝去、強迫員工驗骨髓、以及對作業員收取幾百到一千不等的仲介費之後,你更加會覺得這家企業的成功,是眾人的血汗築成的金字塔,站在金字塔頂端的,是利用廉價充沛人力,成就自己財 富的郭 先生。

富士康為什麼會成功?絕對不全然是島內那幾本歌功頌德、極盡吹捧之能事的書籍所分析的「善於變革的企業文化」、「全球行銷綜效」、「技術開發能力」等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實說穿了,就是利用內地廉價的人力成本,作為製造生產的核心競爭力。

我們在這裡大致來估算一下台灣與內地工資的差異,到底有多大?台灣目前最低實質工資,是一個月新台幣17280元,約折合民眾幣四千五百元。富士康所在的深圳市,目前實質工資為一個月民眾幣七百元,換句話說,台灣的工資比內地多了民眾幣三千八百元,約是內地的六點五倍。如果以富士康在深圳二十萬的作業員計算,假使富士康當初不將生產基地遷到內地,以目前的規模每個月就要多出民眾幣七億六千萬民眾幣的人工成本,一年就多出九十一億兩千萬民眾幣﹗

富士康在台灣的母公司鴻海精密,每年的淨利率其實是逐年下滑的,也就是說,假使當初富士康不到內地生產,根本就沒有價格上的競爭優勢,加上富士康本身的研發能力,在台灣根本排不上名,如果不倚賴內地這些貢獻勞力的年輕工人們,富士康根本就是坐以待斃。

也正因為如此,當深圳一再調高實質工資時,富士康要開始在越南、俄羅斯、或是其他內地二線城市設工廠,原因很簡單,因為當深圳不能再提供低價的人力時,等於宣告富士康即將失去競爭優勢,它必須再找尋其他更便宜的生產基地,將風險分散,絕對不是島內那些巴結奉承的媒體所稱的「全球化佈局」。

以企業的目的是賺錢而論,富士康並沒有錯,他善用了內地的資源,加上軍事化沒有人性的管理,成就了一個巨獸。它錯的是反而利用廉價勞力累積而來的財富,打壓新聞自由,意圖用各種手段掩蓋真相,好讓訂單源源不絕,這一點,在我的理念裡是絕對不能認同的。

古有明訓,唐太宗之所以能 成為賢 君,開創貞觀之治,和他能接納各種不同的意見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只是一味的將每個披露事實的媒體人極盡所能的打壓迫害,那麼這家企業的未來,我相信也是堪慮的,因為它已經失去了自我反省的能力。
閱讀全文 .....
投顧老師如何坑殺散戶?從台灣股市名嘴張世傑被捕談起
東方飛鴻 - 臧家宜的財經專輯 | 2007/10/19 14:00:48 | 回應 (0) | 人氣 (52) | 推薦 (0)



投顧老師如何坑殺散戶?從台灣股市名嘴張世傑被捕談起

昨天,台灣最大的新聞就是昔日名嘴張世傑被捕,「酷爸爸操盤心法」這本書就是這位仁兄出的暢銷書籍,他被捕之後,旋即遭到收押禁見。張世傑炒股獲利上億台幣,身價頗高,逃亡期間竟然是住在五星級大飯店躲避查緝,令不少被他坑殺過股民為之氣結。

在台灣的股市發展史上,類似張世傑這種「投顧老師」、「股市名嘴」的人多如星斗,看到這些人光憑一張嘴就能創造驚人財富,很多朋友一定想知道他是到底是如何操作的?尤其是近來許多台灣昔日的投顧老師眼見大陸股市剛剛起步,火紅的程度不亞於當年的台灣,都動起了到大陸股市海撈一票的念頭,大家一定很想知道,這些投顧老師到底是如何坑殺散戶的?

由於長期跑財經新聞的關係,身邊有不少媒體同業都是這些投顧老師的「共犯結構」,幫他們放消息的所在多有,常常都有許多同業們告訴我哪檔會飆?是誰在炒作?不過實在沒偏財運的我是從來不信這些的,但對他們的操作生態,我可以提供一點小小的祕密。

這些投顧名嘴們在台灣炒股大致上可以分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我們稱之為「圈養」,在這個階段,投顧老師們會設立一些「股友社」之類的機構,凡是繳了會費參加的股友們,都可以得得一些「明牌」,告訴你哪幾檔股票會漲,通常都會讓會員們嚐到一點甜頭,投資大眾一旦上鉤了,這些股友們集中的資金越大,投顧老師的影響力也就開始加溫。

第二階段,我稱之為「套」,顧名思義就是套利,當這些投顧老師發現股價飆漲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會把自己當時低價買進的股票慢慢的賣掉,獲利出場,但他們當然不會向股友社的會說自己已經賣掉的事情,仍然會持續喊買進這些股票,否則,就沒有人承接他們賣出的持股了。

待這些投顧老師自己手中的股票都洗乾淨後,會先暗暗佈局放空,接著找媒體發布利空消息,股價一下從雲端翻落谷底,散戶只能認賠殺出,投顧老師則因放空又賺了一票。就是這樣的循環,讓投資人不斷的把錢賠在股市裡而不自知,反而造就了這些身價不凡的投顧老師。

聽聞這些老師們都想渡海去淘金,我不禁為眾多的中國股民擔心起來,因為有很多親戚們告訴我,由於投資理財工具較為缺乏,股市已成為許多退休老人們的戰場,萬一將退休老本都給坑殺掉了,會造成多嚴重的社會問題?當年,台灣股市大起大落,有多少人是將一生心血賠個精光,最後落得燒碳自殺的下場。股市裡最後的蠃家有兩種,一種是賺到錢的,一種是還能生存的,做不了第一種,起碼要做第二種﹗

閱讀全文 .....
看財報選股票到底行不行?
東方飛鴻 - 臧家宜的財經專輯 | 2007/10/19 13:58:57 | 回應 (0) | 人氣 (42) | 推薦 (0)



看財報選股票到底行不行?

我不炒股票,但是我會看財報。我極度不喜歡用「玩」這個字來形容操作股票,股票是上市公司集資的管道,是民眾理財工具的一種,是很嚴肅的事情,若你不尊重錢,相信錢也不會尊重你。

台灣的上市公司財報多半是人為操作的,可信度很低,尤其是台灣的電子業為了炒作業績,發明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作帳模式,由於許多投資人只會看一種指標,我們稱之為每股盈餘(EPS),所以大部分的電子公司都從提升EPS下手。為了要增加EPS,公司會將營業額提升,其中一種就是在海外設立許多子公司,將貨物銷給這些子公司,則母公司的營業額自然就增加了。

這種作假的方法,由於銷貨和供貨都是自家公司,因此帳款一定收不到,但應收帳款就會突然增加,所以投資人可以注意,若是應收帳款過高的公司,盡量避免長期持有或投資。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當公司發現過高的應收帳款會引起投資人恐慌時,有的公司便將應收帳款抵押給銀行,將應收帳款變成現金。這招當年的博達就是個中高手,將發行的公司債利用海外的子公司買回,變成帳上的現金,以避免投資人或銀行發現弊端,關於博達的問題,我們下次來好好研究一下。

不過,也不要把銀行當笨蛋,銀行不可能接受這種空的應收帳借出現金,通常公司派會和銀行講好條件,賺取一定的手續費和服務費。接著,由銀行出面假裝付現金存入公司戶頭,但公司不可提領,過水之後銀行再將錢轉出來,但帳面上公司就多了一大筆現金,早期台灣很多銀行私底下進行這種交易,至於內地的情形如何,我就不甚了解了,但這招內地的公司會不會學去?相信答案是肯定的。

當我在看財報時,現金比例過高,應收帳款過低,這種公司會特別引起我的關注,再配合產業結構和需求面的觀察,要找出公司財務報表的破綻,也就不是那麼難了。

閱讀全文 .....
什麼是法說?
東方飛鴻 - 臧家宜的財經專輯 | 2007/10/19 13:55:55 | 回應 (0) | 人氣 (38) | 推薦 (0)


什麼是法說?

朋友問我什麼是法說?法說是法人說明會的簡稱,在台灣,凡是股票上市公司,都會在每一季或每半年辦理一次法人說明會,說明公司的業績、財務預測,公司經理人也可趁機對產業前景發表看法。

台灣的股市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市場上的資金來源大致可以分成散戶與法人,其中法人又分成三大類,分別是外資、投信、自營商。在二零零零年台股被美國網路股波及,散戶損失慘重後,台灣被逼得大幅放寬外資來台灣投資的管制,以活絡股市的資金凍動能,不過兩年的時間,三大法人的在台灣股市的持股比例已逐漸與散戶旗鼓相當,甚至超越更多。

由於三大法人的資金充沛,凡是法人相中的股票,通常較具有飆漲的特質,因此台灣的股市每天都會統計出法人持股比例最高的幾檔個股,或是今日法人買最多和賣最多的幾檔個股提供投資人參考。

三大法人為了分析上市公司,其中外資與投信都養了不少專業的分析師,這些分析分析師會針對產業的前景、各家公司的財務報表做出對股價的判斷,因此台灣的財經報紙常常會刊出某某明星分析師的報告,分析哪檔個股的目標價格在那裡?或是該買進或賣出哪些股票。

前面說的法說,就是上市公司為了這些分析師所舉辦,在這個說明會當中,通常參加的有兩種人,一種就是在下敝人我這種媒體記者,另一種就是所謂的分析師,要拉抬公司股價、或是在場拉攏些分析師,法人說明會就是最好的社交場合。

不過,在我認識的許多分析師當中,有不少是屬於道聽途說,幫特定公司拉抬股價的,在台灣爆發做假帳的許多公司,拉抬股價時就有許多分析師幫忙撰寫研究報告,刻意吹捧這些公司,因此台灣民眾對分析師的觀感,也因此大壞。但分析師也有大小牌之分,外資的分析師年薪高達幾千萬台幣的所在多有,一般投信的分析師的行情就沒有這麼好,許多外資分析師幹到最後,最好的出路就是去上市公司當顧問或財務長,台灣最有名的一位女性分析師後來就當了華碩的投資長。

台灣的分析師最大的問題,在於許多人是學財務出身,對於專業的電子業技術所知有限,因此很容易被許多專業名詞唬弄過去,像之前的博達科技就是看準這一點,投資一般分析師根本不甚了解的三五族半導體,因此造成後來不可收拾的結局。
閱讀全文 .....
從台灣股市發展看大陸的股市未來
東方飛鴻 - 臧家宜的財經專輯 | 2007/10/19 13:54:20 | 回應 (0) | 人氣 (49) | 推薦 (0)



從台灣股市發展看大陸的股市未來

不少親戚在大陸,有經商的,有公職的,不過大家最近討論的話題,都是股市,該怎麼選股該怎麼炒股?我是跑財經的記者,我的另一半曾在台灣股市裡殺進殺出,賺了上億,最後回到原點,看到內地一窩鋒的對股市瘋狂,我來提供台灣的股市發展歷史給大家參考。

講到股市,得從台灣的經濟發展談起在早期,蔣經國尚未發展十大建設之前,台灣以農業和出口加工業為主,公開發行上市的公司沒有幾家,當然也談不上炒股。蔣經國主政後期,扶持電子產業與加工產業帶動了台灣的經濟起飛,但到了一九八五年,卻碰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頸,蔣經國採取了外匯的干預措施,讓新台幣緩慢升值,使台灣的出口能夠成長並賺取外匯。

一九八六到八八年,台灣的外匯存底以倍數增加,台灣人手中的閒錢一下子多了起來,購買力大增,資金流向了兩個地方,一個是股市,一個是房地產,情況與現在的大陸非常相似不過當時,台灣的股市只有一百多家公司可以選擇,股市裡的三股勢力分別是主力、散戶、以及投資公司。什麼是主力呢?這些人多半擁有相當多的資金可以操縱股票的價格,散戶則是指一般的投資人,而投資公司,指的是一些號稱會選股的老師所開的公司,這些公司以招募會員的模式,讓會員投資幾檔他們拉抬的股票,這些老師多半向電視台租下時段,播出自己的股市分析節目,藉以吸引更多的會員,籌募更多的資金來炒股。

前面提到,當時的閒錢除了投向股市,就是投向房地產,導致房價及土地價格快速飆漲,而主力和投資公司當然就會選擇所謂的「資產股」和「金融股」來炒作,哪家公司手上握有最多的土地,往往就是股價最高的那一檔,台灣幾家手頭上握有大量土地的公司,股價竟然炒到一張股票要價台幣兩百萬,那是個瘋狂的年代,曾經有一位當時著名的「投顧老師」,竟然鼓吹投資大眾「隨便買、不要賣」,最後在股市狂跌之後,這位老兄也不知流落何方。

當時,台灣的主力有四大天王,分別是雷伯龍、游淮銀(曾經當過台灣的立法委員)、榮安邱(上個月過世)以及大陸朋友比較熟悉的京華城董事長沈慶京,但這些坑殺過散戶的大戶,多半下場淒涼,雷伯龍最後孑然一身的過世,游淮銀後來因炒股被判刑,榮安邱雖然在台股重挫時明哲保身先行退場,但最後也因癌症活不過六十歲,唯一剩下沈慶京,期待大陸楊州的京華城能讓他鹹魚翻身。

房地產飆漲過後重挫,連帶使得台灣股市從萬點高檔跌到三千多點,此時台灣的股市又進入另一個時代,一九九零年代,台灣大量的電子產業在政府的支援下快速竄起,取代了原有的資產股與銀行股,電子股當道,炒股的也換成了外資、法人和散戶所謂外資,就是一些國外的投資公司,例如美林證券、高盛證券等等,這些公司買進了大量的台灣電子股。法人,則是指台灣本土的券商成立信托,這些信托公司出面募集散戶的錢,成立基金來做股市的投資,最後一種,就是自己投資的散戶。

以目前內地的股市發展,其實很類似當年台灣在炒傳產股的情況,至於大陸會不會走向台灣後來以外資為主力的市場型態,我相信這是必然的趨勢,至於廣大的股民們跟如何選股,下一次,我們來談談如何看財務報表選出適合長期投資的公司,不讓自己的財產因股市而縮水。

 

閱讀全文 .....
台灣加入聯合國---自己找死!
東方飛鴻 - 多元評論 | 2007/10/15 08:45:24 | 回應 (0) | 人氣 (73) | 推薦 (0)


台灣加入聯合國---自己找死!

以心眼觀之,台灣加入聯合國根本上是一件愚蠢的行為。因為聯合國本身已經變成了一個邪惡的組織,它並不能伸張正義,也不能保護弱勢者,而是保護強權的一個邪惡機構。以台灣目前的處境,不加入聯合國反而能獲得一些額外的保護,不需要盡任何義務,也無須負擔任何責任,但卻能享受跟會員國差不多的利益,這是很奇妙的事。因為有中國在,其他國家根本不敢欺負台灣。也因為有美國在,中國也不敢併吞台灣。台灣變成了中美戰略上的籌碼,台灣永遠不會是輸家。台灣的領導人若能利用這種微妙的關係,好好經營台灣,就會變成比瑞士還要富有的國家。因為中美兩國都必須照顧台灣,就怕台灣倒向任何一方。所以台灣根本不需要去觸怒這兩個國家,只需坐山觀虎鬥,享受這兩國對我們爭相討好的利益就行了。全世界就只有台灣能有這個福祉,為什麼要那麼笨,去破壞這種上天對台灣人民特別的恩賜呢?台灣一旦加入聯合國,這種微妙的關係不見了。台灣變成一個正常國家,對中美兩國都是不利的,中美兩國的戰略籌碼不見了,勢必再度引起一場籌碼戰,台灣就變成戰場。籌碼一旦得不到,也不能讓對手得到,只有把它給摧毀,如此,台灣不亡也難。台灣不但要維持現狀,更要精益求精,在中美兩國之間獲取最大的利益才是治國之道。中國的錢要賺,美國的錢也要賺,雙面討好就是台灣政府當下最上乘的決策。這是從靈性層面去看整體的互動,你不能老是從物質層面去看事情。

呂秀蓮這個靈性白癡,一輩子都在搞進入聯合國這個運動,而且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就因為這個動作,讓她在選舉上無往不利。許多台獨政客,一輩子搞台獨,也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權位,但卻把台灣人民搞得雞飛狗跳,族群對立,仇恨相向,價值觀嚴重扭曲,很多人死得莫名其妙,不明不白。

這個社會有很多組織是很邪惡的,很多大企業也是很邪門的。國際社會組織也是一樣,越大的組織越邪惡,因為越大的組織就會被強勢的國家或陰謀領導者所掌控,也就很容易變成強欺弱的邪門組織,難道不是嗎?

鴻海集團是台灣發展最快速且最強勢的大企業,但也可能是最邪門的集團,這個大家都很清楚。聯合國是全世界最高最大的組織,但也可能是全世界最邪惡的組織,台灣有太多的理由與藉口不參加聯合國這個邪門組織,卻偏偏要不惜一切代價想進入聯合國,為的是甚麼?找死而已!就算把台灣搞得民窮財盡,勉強進入聯合國以後,不但得不到任何保護,反而會把聯合國攪得一團糟,變成麻煩的製造者,很快就變成眾矢之的,到最後還是會被踢出來。

台獨與入聯公投都是可惡政客為了選票而拿來蹂躪台灣人民的卑鄙工具與惡劣手段,台灣人民老是被騙不醒,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嗚呼哀哉。一想到這些毒蛇政客如此的蹂躪台灣人民,我就會去詛咒上帝的無能,上帝與撒旦的戰爭,上帝從來就沒有贏過,難道不是嗎?

台灣的邪惡組織太多了,邪惡企業也太多了,在邪惡的組織與企業未暴露出邪惡的面目以前,大家都擠破頭想加入該組織與企業,一點危機意識也沒有。等到有一天,出事了,大家就開罵,把該集團領導人的祖宗八代都罵得狗血淋頭也不肯罷休。你現在罵蔡辰洲、陳由豪、王玉雲、王又曾,你能保證你以後不會罵王永慶、張忠謀、郭台銘、王文洋?或許有些人罵過青海、妙天、宋七力、混元、盧勝彥等這些宗教領導人,你能保證以後不會有人罵惟覺、證嚴、星雲、聖嚴?事實上,越出名的人物,越有邪惡的因緣,因為所有的名利與權位都是邪惡的累積,不會有半點例外。台灣首富的爭權奪利、台灣政治領導人的政治鬥爭、台灣宗教領導人的各據山頭,難道不是邪惡累積的成果?

全世界最大的組織---聯合國,一直以來都是在累積邪惡,你算算看,直至目前為止,聯合國做對了哪幾件事?還不都是強欺弱?大欺小?還不都是在行邪惡之事?那麼,我們為什麼要非加入聯合國不可?
閱讀全文 .....
上10頁 上一頁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下一頁 下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