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雲門的鐵皮屋大火,這個新聞在台灣鬧了幾天,好不容易冷掉了。
那幾天,看了幾段林懷民的談話。
老實說,感覺很淡。

每次看雲門,總會讓我想到那兩個成語:「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
那是宋玉和楚襄王的聊天。用「曲高和寡」來突顯雅俗之間的差距。

雖然說雲門登上國際舞台,也是台灣之光,不過,如果沒有人在旁邊解說,恐怕很多人也不知道一堆人在台上蹦蹦跳跳扭來扭去在做些什麼。說這不是曲高和寡,不然是什麼?

在林懷民的重砲轟擊政府之後,一堆政客紛紛跳出來,公部門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幫忙找場地的就幫忙搞個場地,要選總統的就開支票,執政黨輔導就業的文建會也出來講講話。
欸!很難得耶!台灣很少出現這種朝野和諧共襄盛舉的場面耶!

林懷民砲轟,說文化藝術是政治選舉的籌碼,結果,拿到國民黨在台北縣的極力幫助,民進黨對於文化經費的檢討,外帶藍綠總統候選人的「允諾重視」。林懷民砲轟文化補助太少,結果,還真的拿到一堆社會大眾的補助,還有政府檢討文化政策的補助,說真的,台灣的文化團體有誰比他幸運,簡直是「喊水會結凍」,說沒錢,馬上就有人砸錢給他,說沒地,馬上就有人找地給他。
表面上看起來,這真的是台灣之光的應得的待遇。
尤其是林懷民這樣登高一呼,社會輿論也真的一片撻伐,當然,雲門大火燒出的問題,暫時就這樣交代過去。

不過,從雲門舞集的收入結構來看,其中有五成五的部分是自力更生的門票收入,民間企業贊助僅有兩成六,僅有一成五是來自政府公部門的補助。去年文建會給雲門的補助砍掉250萬,當然,這是文建會的預算被立委諸公砍掉的結果,發給雲門的錢當然也變少了。
請注意一下,
去翻翻去年文建會的預算執行內容,會發現雲門舞集真的是拿到文建會補助的第一大戶。
這樣的團體還哭窮,請問:「其他的團體,根本要扛去種了?」

所以,這把火並不是給雲門的磨練,而是給雲門一個爭取更多補助的機會。

有人會說,國外的藝術團體都是如何如何。
對啦!我同意啦!
不過,在給予雲門高規格優待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台灣不是只有一個雲門,但雲門只是所有藝術團體裡頭,國際能見度最高的一個,也是爭取到社會注目、企業贊助、政府補助最多的幸運兒。

應該沒有人想過,台灣是不是只要一個雲門就好了,其他的各種文化藝術都不用發展了?
換個比較意識形態的問法,很多人痛恨民進黨搞去中國化,連帶的否定歌仔戲或布袋戲這些本土文化,但是,在這個同時,有多少人會去看現在大陸表演者跑過來這邊表演的崑劇?過去隨著國府撤退來台的「越劇」、「平劇」,有多少人懂?
也就是說,雲門是很重要,是台灣之光,是台灣文化站上國際舞台的象徵,但不意味著,台灣要把所有文化資源全部重押在雲門身上。

況且,雲門舞集的藝術成就是很高,但是,不可忽略的是,相對能夠讓一搬民眾入門的門檻也會相對提高。
是不是說台灣民眾沒辦法看懂雲門,我們的文化教育等於沒有一點素養?

講到這裡,可能有人又會開始說教育部去中國化給小孩子負擔。
對啦!教育部要負責啦!不過,不要忘記,當家長的有沒有美國時間帶小孩子去看點藝術表演呢?
有小孩的家長應該會說,要補習學英語、作文、數學,都是升學考試害的。

那結論呢?
還不是沒去看過這些東西?
試問:你家裡有幾張免費入場的古典音樂發表會的門票?你願意花點小錢去看劇場表演嗎?你會去看免費入場的書畫展嗎?

這種門檻很低的展演活動都有一堆藉口不去參加了,那還要講什麼:「雲門大火突顯政府對於文化資產的不重視。」
這如果不是在講屁話!那就是在開林懷民玩笑!

所以說,雲門大火不是林懷民要經歷「上天給雲門的磨練」,而是隱藏在雲門大火背後的結構性問題。

第一, 政府編列在文化建設的預算都是集中在「硬體建設」,而缺乏軟體內容的投注。第二,文建會的預算儘管是佔總預算的「極微薄」,不過,這不代表不能發展藝術文化,還是有其他方法變相提高文化補助。

因此,講難聽一點,一般的藝術團體要是養不活,大家會叫他去死一死,不過,一把火燒掉雲門,燒得朝野兩黨通通動起來,這意味著什麼?
林懷民說的:「台灣有選舉沒文化。」

所以,要深切思考的問題不在於「文化建設」的預算佔總預算多寡的問題,而在於當家長的有沒有辦法給小孩子一個養成基本文化素養的空間。

如果沒本事,就算文化建設的預算真的通通能用在「軟體」,而非硬體,而且還是今天預算比例的十倍以上,我敢跟你打包票,台灣還是停留在林懷民說的:「台灣有選舉沒文化」的狀態。

問題在哪裡?一般民眾嘴巴說要支持雲門,實際上真的叫你去看雲門,心得感想只有一言以蔽之的「那是藝術啦!」
這就是「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的差距。
一般人都把「看不懂」的當藝術,問題是,藝術不一定是「看不懂」而且又高深的才好。
真正的藝術,未必要高深,但是,要長久。
也就是說,宋玉和楚襄王聊天時,談到的那種俚俗的民間音樂搬到今天,你也會覺得那是藝術。

不相信?
中國文學裡頭的詩經,三百零五篇裡頭有多少是「國風」?你可以自己去算算。那就是典型「俚俗」的民間俗文學。
不過,這種基於「距離」而產生的美感,不能因為有距離感而讓人望而生畏,要不然,藝術到最後都會變成博物館裡的展品,或者像崑曲那樣變成戲劇活化石。

今天林懷民抨擊文化補助太少,只能解決雲門的財務窘境,並非解決台灣長期以來的「文化紮根」不足的問題。

如果,文化建設的經費是用來推廣普及文化,讓每個人都有能力去聽詩人吟唱、觀賞小劇場的戲劇、或是不用太迷信大牌的古典樂表演,大概,雲門舞集的門票收入可以超過目前的財務結構,林懷民也不用擔心隨時來個上天的試煉。
當然,政府公部門給予民間企業贊助雲門的免稅額度更高,雲門財務結構中的民間贊助項目更高,他們也可以不用擔心經費問題。這樣還有需要提高多少多文化預算作為補助藝術表演團體之用?

實際上,今天的評論全部集中在「文化預算」的佔總預算項目百分比,認為只要提高預算比重就能讓台灣的文化素質集體向上,你相信這樣有用嗎?我認為根本不可能!

當然,如何提升國民文化素質的問題,還是跟林懷民+雲門舞集的存活分開來看吧!
不過,文化預算是用來推廣國民文化教育,而且頗有成效,林懷民+雲門舞集一定活得下去,
如果雲門舞集的財務結構單單依賴提高政府公部門的補助,這等於是要求納稅人全力補助雲門的存活。
說真的,雲門舞集跳到死,那還是他家的事。
因為,沒有人看得懂。

要是屌一點,政客繼續開文化支票讓政府公部門的補助提升到超過雲門舞集財務結構的50%,乾脆像國民黨要求監督民進黨搞「鐽震」一樣的把雲門收歸國有,當成教育部或文建會的下級團體,這樣也不用擔心雲門的死活,那不是很好嗎?

所以少拿雲門事件來當成「幫襯選舉」的話題。

怎麼樣讓每個人不要有太多老師不教、考試不考、忙升學沒空、上班太忙,或者是懶得回應的:「看不懂啦!」作為藉口,不用政府關心太多,雲門一定活得好好。

有時候,文化藝術問題還是不要太過度的和政治沾上邊,還是回歸基本面:「你看得雲門嗎?」

看不懂的,當然不會去買票,那台灣就繼續「有選舉沒文化」下去,只好拿薪水納稅補助雲門舞集,當然,既然繳了稅,不學會看懂雲門舞集,這樣不是浪費你的薪水嗎?

台灣現在就處於一種聽不懂「陽春白雪」也要死命鼓掌,就算「下里巴人」唱得再好,評價還是一樣的爛的文化窘境,突顯台灣的文化素質嚴重失衡。

因此,雲門大火燒出來最吊詭的問題是,今天被燒掉的不是雲門舞集,那台北縣長還會幫他找地嗎?就像當年在台灣首區一指的「蔡瑞月舞蹈社」也被燒了,結果呢?朝野動員的也沒這麼積極過。
如果有興趣,可以查查看林懷民如何評價蔡瑞月,以及蔡瑞月在台灣舞蹈界的地位。

真他馬的諷刺!
非得要一把火燒掉雲門八里的鐵皮屋,才有這種總統級的待遇。
當然,這也是悲哀!

結論就是,文化補助不是太少,而是大小眼。
而國民文化素質也是大小眼。

當然,遇到總統大選,什麼怪事都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