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常騎自行車,留心到台北市內有許多<自行車道>的標誌。一日循羅斯福路的<自行車道指標>前進,從疏洪閘門進入,嚇了一跳。

閘門外是腹地廣大的河濱公園,公園旁就是自行車專用道。我們是從溪洲閘門進入,左往景美,右往公館。這條路有2個車道寬,多年前是機車道,唸書時,常一路馳騁到公館。

我們往左,一路騎來,不時有三三兩兩的自行車通過,也有不少人在散步、溜狗,還有不少打籃球、羽球、網球的地方。

這段路很短,悠閒騎十分鐘即到終點,也就是景美舊橋口。按路旁的地圖指示來看,景美接到新店的車道應該完成了才對,但就是還沒。若可以通到新店,就可一路接到木柵動物園,那就太好了。

比起從關渡到圓山的自行車道,這一段舒服多了,路面寬大,不必擔心塞車,二車共騎時,可以很悠閒的聊天,一路上還能見到許多形形色色的人與不同的活動,感覺很熱鬧。而且離市區近,想離開時,隨時可以走,路程太短是主要缺點,總覺得不太過癮。

不過,從溪洲閘門往右,一路可以到大稻埕,再接到圓山,還能到關渡淡水。目前我們也只是騎到大稻埕而已,路程較遠,路面窄,路旁景觀的變化也比較單調,跟景美車道比起來,寂寥了些。

因為騎單車,我們才慢慢發現台北市的單車網絡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有好幾條路線,值得漫遊與欣賞。我想,將來總要一條條到訪。

騎單車,在單純反覆的動作中,四週的景物不停的流逝變化,想快的時候快,想停的時候停,一段路程的完成是自發而隨性的,沒有非這樣做不可的壓力,沒有不這樣做又會如何如何的牽扯。

所以,我們才能放下可是、但是、下次,看看這個城市的不同風貌,也看看自己沈澱後的心情。

電影<練習曲>,楊麗音問主角,為何要現在騎單車環島,他說:『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

有什麼事,你曾經想做,卻一直沒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