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台北世界盃中華隊表現重燃許多台灣人對棒球的熱情之後,隔年中華職棒觀察出民氣可用,繼2001年「新世代的力量」後推出「我愛中華」口號,企圖將中華隊的熱潮延燒進職棒,2003年兩職棒聯盟合併,接著以彭政閔、陳致遠為首的「二代象」打出3連霸高潮,這股熱潮之所以燃燒,是靠不斷的「事件」和「議題」支撐,系出於偶然的「泡沫」而非「經營」之功,其孱弱體質、殘缺制度未因此有任何改變,待「議題」耗材燃燒迨盡,泡沫隨風散去,中華職棒被打回原形已是萬幸,若逢狂風驟雨不免有灰飛煙滅之虞。
如今,職棒苟延殘喘,縱下猛葯也難保周全,但盡人事而已。救此沉疴,同樣也要分治標、治本兩方面著手。
病人要痊癒,第一件要做到的事便是改變自己的心情,以樂觀、審慎的態度來面對,同樣地,中華職棒要否極泰來,也要從心改革起。
第一、請6職業球團捫心自問,17年來可曾「用心經營」過?
經營事業,「計畫」是件很重要的事,當老闆、做業務的人不可不知未來在哪裡?財源、利益如何開發?業務如何拓展?
很不幸地咱們的「職業棒球」17年來未曾就此做過深刻思考,請問有哪一個球團做過「5年計畫」、「10年計畫」?有沒有人說得出來,中華職棒二十年時的發展目標是什麼?日前座談會之「如何健全職棒環境發展」邀請6隊領隊做答,是不是更適宜呢?
除了兄弟象隊,中華職棒從聯盟到其他5支球團,都是企業集團下的子公司,在台灣棒球市場短期無法獲利的狀況下,必需仰仗母企業的鼻息才能生存,所以每年低姿態的編列預算跟母企業伸手,成為他們在經營上的最大包袱。
因為沒有任何一位公司經理人(領隊)可以大聲地向母企業報告,某某職棒隊可望在x年內收支平衡或者賺錢。
在黑道長期干擾的社會環境下,經營職業球隊不但不見得為母企業的增添廣告效益,甚至有可能減損其社會形象,所以領隊們在短暫任期內多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也不敢做任何長期的投資規劃,是故17年來台灣棒球市場規模不但未見成長,甚至還嚴重痿縮。
這種過一天算一天,看天吃飯的「過客心態」,是中華職棒一直無法健全發展的病源,若不改變,終究難以痊癒。
第二、職棒聯盟與球團定位怪異不見效率
中華職棒自李文彬秘書長上任以來,已將原本一個月召開一次的領隊會議,改為半個月一次,原本諮詢的功能也擴張到決策。
先不論「領隊會議」本身是不見於聯盟規章,沒有法源基礎的非法機構,其決策事項,多是事務性質(據悉,會中曾請示聯盟員工出差可否搭乘飛機),反映出職棒聯盟不但沒有決策能力,規畫能力也付諸闕如。
頻繁的領隊會議,代表其討論之政策、辦法多半沒有遠見,沒有效率,也反映出目前中華職棒聯盟不但不是決策單位,沒有幕僚參讚能力,只是個無頭蒼蠅般,沒有方向、效率的事務執行單位。
然聯盟之無能已歷10年有餘,為求穩定發展,不可驟然馬上仿效美日,立即改變讓其擁有獨立、超然之地位,此徒然增亂而已,因為專業尚未形成,沒有任何模式可以依循。
所以現階段「領隊會議」仍有其必要性,要加強的是效率和政策的可性行、可久性。
一、強化聯盟幕僚能力、專業能力。
聯盟的領導人必需要有敏銳的方向感,果斷的判斷力。現任李秘書長,居其位已近10年,不論適不適任,都該換人做做看,以求聯盟氣象一新。
目前中華職棒聯盟,真正執行「研發」、「規畫」的單位,只有「綜合規劃組」,但此組編制只有王雲慶1人,又同時兼任「國際組長」工作,先不論其個人能力,從人員編制足見聯盟對於未來及國際聯絡工作的疏忽,事實上這兩項業務向為中華職棒17年來最弱的一環。
擴編、強化聯盟的未來規畫、國際聯絡工作,是目前的當務之急,但人力市場上熟稔棒球及其生態者寥寥可數,傳聞某報可能在年底暫停營運,其棒球組記者均在棒球線上工作超過15年,其經驗、見聞、人脈皆有可取之處,應是聯盟求之若渴的人才。
可令諸人多做國內外考察研究工作,莫不可再如過往17年,摟著電腦閉門造車,甚或什麼都不做。
加強員工福利,留住好的人才。中華職棒人事制度相當呆板而且薪資偏低,員工往往一待數年薪水待遇絲毫未見改變,做得多做得少,認真或打混,所得待遇沒有任何差別,所以部份聯盟員工「公務人員心態」相當顯著。
目前中華職棒聯盟員工,除競技組除少數一、二人因於職棒初年洪騰勝任秘書長招考進入,而有5至6萬元月薪,其餘多在4萬元上下,2002年以後招募之新人,月薪均在3萬元之譜。
編制在中華職棒公司員工,自職棒4年起迄今採用統一企業人事制度,不論年齡資歷,大學畢業者月薪25000元,碩士28000元,特殊案例最多3萬元上下。
然而此兩單位,薪資多年未見調整,加上升遷不易,常出現工作認真者月領3萬,打混摸魚著坐領較高薪。這種「富者恆富、貧者恆貧」現象無異鼓勵工作認真、有能力者多儘量向外發展,正是中華職棒近年來一直留不住真正的人才的原因。
聯盟有員工因娶妻生子後,因所得不足養家活口,必須把自己房子租出去,改租小房子住以節撙開支;聯盟日前被迫開除4名違反工作守則的員工,多少與其待遇不佳,看不見與其未來有關。
工作性質宜單純化、專業化。宣推工作原應由各球團各自負責而非聯盟該扮演的角色,然台灣媒體資源集中於台北市,現階段統籌處理宣傳行銷工作仍有其必要性。
聯盟「宣推部」員工平均年齡僅25歲上下,是中華職棒聯盟目前最有活力、最認真投入的員工,但畢竟社會經驗不豐,重以非廣告、傳播科系專業出身,對於「宣傳」、「包裝」、「行銷」工作認知模糊也未能掌握竅門,然這也是聯盟多年以來的弱項之一,因人才不斷外流,相關工作輕驗也未獲得傳承。
建議將宣傳、活動、行銷、網站、招商、雜誌、商品等業務,外包給廣告、行銷公司專案處理,以求得較佳的宣傳效果和媒體效應,原有相關宣推人員,建議專職公關、新聞聯絡工作及對廣告、行銷公司的聯絡窗口,以求最高效率。
二、積極籌募兵源,汰換不適任選手
二軍制度必要性無需贅言,然多數球團在經費、預算考量下,無法立即建制,即使如La new、統一之二軍,在一年至少2000萬以上花費耗損下,能否長遠維持,亦有待觀察,如何結合現有社會資源,鼓動政府釋放利多乃當務之急。
開放役男打職棒為一重要環節,在王建民、陳鏞基、姜建銘等大學未役學生球員出國打美日職棒後已取得正當性,但其所根據乃相關大學法,如要役男打中華職棒仍必需有法源依據。
在未修法前,應有可變通之道。為保持大學棒運血脈著想,建議網羅人才之手暫不宜伸向大學球員,可就現行代訓役男行之。
聯盟不必就「役男可否打職棒」一事與體委會、國防部有所爭議,可以「代訓」之名,在「一軍接受比賽訓練」即可。
也就是說,役男仍保留其軍人、業餘身分,只領軍人薪水但必需受球隊管束和上場比賽,不同處在於,發予代訓球員和一軍球員相同的比賽獎金,如此,實力足以在一軍生存之球員,自有較多上場磨練、賺錢機會。待退伍後,視其表現再經相關選秀規則網羅入隊。如此,可立即充實即戰力手人,同時可達「徵才」、「代訓」效果,對代訓選手、委訓單位和職業球團均有好處。
二軍建制仍需進行,故向外徵才腳步不可暫緩。
A.球探工作、球員測試會不宜由聯盟進行,應由各球團自行舉辦,以示公平。有努力者方可有收穫。
B.為獎掖La new等球團自行測試、尋覓球員之熱忱,凡高中、社會人階段,未入選國手或在甲組聯賽登記出賽之選手,應可免經選秀程序,通過球團測試後即可直接簽下職業選手合約。
C.令聯盟研究、管理部門研議一、二軍選手合約之應有異同,使一、二軍升降間薪資不同或扣薪行為具合法性,不受現有選手合約減薪不得超過30%限制。
D.保障登錄於一軍的職業選手最低薪資。
國際棒球比賽職業、業餘合流已蔚為趨勢,台灣棒球運動人口不多,實無「社會人球隊」存在必要,職棒╱學生棒球兩級制應為思考推動方向。
職棒聯盟應思考以加入棒球協會會員方式,取得理事、常務理事席次,促成職棒、業餘棒球協調甚至統合,使台灣棒球對外窗口統一。
台電、合庫將面臨民營化及棒球隊存廢關鍵,現有職業球團可以邀請入股、合組育樂公司等方式,邀其加入中華職棒聯盟,可以為職棒球團(如兄弟、誠泰)股東,可掛名二軍(或一軍贊助商),互取人脈、教練、兵源等資源,互利共生。
運動彩券應以中華職棒比賽勝負為標的物,並由政府作莊以維持其公平性。職棒應以各種方式與司法單位、社會人士取得聯繫,以維持比賽之公平性,勿再使外力介入影響勝負。
與民意代表溝通,推動「企業贊助文化體育活動」相關條例,以贊助經費可以折抵部分稅額為誘因,獎勵民間企業投資贊助體育活動。
定期送具潛力之職棒球員、教練赴美日職棒,進行長時間(半年至兩年)留學考察。
促各縣市政府在河川地廣建簡易球場,並提供棒球發展學校足夠之經費。
後記:
此文原本是一兩個月前,中職趙會長開座談會的題目,我因為膽怯沒有去,寫了封信跟他請假,並另行補書面報告。
寫好了好一陣子,沒有人再提,我也不太想出頭當壞人。此番,趙總又來邀了,此稿正好聊表心意。
至於座談會,卒仔如我,還是不會去的